400-123-4567

牛南宫体育红旗:汗土2024-06-23 14:53:07

  ng体育在西海固,俯身于用心耕耘的土地上,抓一把黄土在手心,攥着攥着,手心里就会沁出汗来。

  二十多年前,在海原县蒿川乡的公路边,我坐在一块里程碑上,用整整半个下午观察着一位老人。老人单膝跪在一块麦苗稀疏的麦地里,用一把小铲清除杂草。从开春就一直没有下雨,麦苗长得十分瘦弱,可老人锄草锄很认真。他左右腿轮换着向前蹲行,一根麦苗也没伤损,一棵杂草也不放过。他觉得腰酸痛了,便手伸向后腰捶一捶,汗水流到脸颊上了,他就抬起袖口抹一抹。有时他来不及抬手,汗珠就会滚下来落在身上或掉在地里。每次出现汗珠落地的情形,他都会低下头仔细探看一下,他似乎要确定这颗汗珠究竟是浸入了土里,还是滴在麦苗上。

  或许我如此长时间观察一个老人铲草的过程有些失礼,可当我上前递上纸巾时,他惊得身子向后一仰,坐在了地上。原来他只顾一心一意干自己的事,没有留意大路边还有一个人长时间观看他。老人见我手里拿着笔和本子,认为我是记者,放下铲子与我交谈起来。他对我讲,人杰地灵是个最好不过的词语,土地无论多干旱,只要人肯拿真心对待它,一旦天降下雨水,它就能配合人心鼓足力气,把庄稼供养到极致。

  他与我交谈(实质是我在听)的过程,他难免露出一些惆怅。他让我把他讲的话记在本子上,好将来验证。他又说,土地与人的生命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情感的应证。爱土地,爱庄稼,,爱子孙,爱越是广泛,活人的意义就越深长。说话间,他左手的三根指头一直捻弄着身边地里的土。他还把一小块土坷垃送到鼻子前皱着眉头深情地嗅了又嗅。

  过去,被称为贫瘠甲天下的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地区,是一片沟壑纵横,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00毫米,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区。几辈人生活下来,人畜饮用的几乎都是苦咸水,大半地区遇到雨天尽可能把雨水收储在水窖里,以备常年生活需用。整个区域遇到天旱无雨,大量的土地甚至连种子都收不回来。即便那位把爱藏在心底辛勤劳作的老人,到头来除了期盼,便只剩下手心里攥着的那把汗了。

  二十多年过去,我再没有遇见过这般俯身于土地的老人。实际上再没遇见第二位那这样的老人的原因,是国家后来实行的几项政策彻底改变了西海固的面貌。第一是建设了如“百井扶贫”等诸多引水脱贫工程,基本上解决了饮水和水资源严重匮乏问题;第二是从1998年开始,进行大规模移民搬迁,实行生态移民、劳务移民、插花移民,从西海固地区迁出了120余万人,迁移到黄河灌区,建起了渠口、红寺堡、闽宁镇、太阳梁等多个移民新区,改变了这部分人的生活状态,帮他们脱了贫,也让他们在西海固的原住地那些受伤的自然环境免除了进一步恶化。第三是实行封山禁牧和林草种植,让生态逐渐好转,从而雨水多了,空气湿润了,土地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干旱了。还有,西海固的农民在完全脱贫致富以后,家家有了农作机械,再加上近年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高产田建设,把农民手上坑洼不平的小块山地免费用机械修整成了大片高产田,并配发给农民化肥和给予机械耕种补贴。

  现在西海固的梯田,曲线优美,气象非凡,夏季绿意盎然,秋季金色叠嶂,四季景色悦目,在田野中劳作的人,脸上绽放着怡然的笑容。

  现在假如再攥住一把土,免不了会回想起过去、展望起未来,会深刻感受到人与土地的血脉关系,会心生土地般博大的爱。

  我曾摔过一跤,倒地后身首全贴在地上,两手和脸面沾满了黄土。不知为何,我并没立刻爬起来,而是在自责走路不当心的同时,俯身在地聆听起地下的声音。我仿佛听到了土地中回响着的丝丝缕缕的禅语。真遗憾,我不是农人,没有设身处地和土地打过交道,因而没能听懂那些禅语中的玄机。我站起来一边拍打尘土,一边思索,似乎只记住了这段话:土可以养人,也可以埋人,土地是无私的,是深情的,是人的命根子,尝一尝黄土地里的土,心里一定是咸滋滋的。

  这便是我对西海固土地的理解。我想通过这组照片呈示我对西海固这片土地的深爱。

  西海固过去不仅用骡马牛驴来耕地,也还使用骆驼耕种。人们通常把骆驼叫大牲口。这或许是西海固最后一对在盐碱地里耕作的大牲口。

  过去,无论下雨或落雪的那一天,都会是西海固人心目中的好日子。即便是零零星星打在人们脸上是细碎雪花,也能痒酥酥地激荡出舒心的笑容。

  给母羊接生是一门手艺,没水的话,用绵绵土给初生羊羔爽身时,一定要细心,要格外温存。

  老人们每每谈及过去,难免要告诫后辈儿孙,在敬重土地的同时,还要记住土豆的养育之恩。

  听父母说不久就要从没水吃、没路走的山沟里,搬到县城的娇子小区去住楼房了,马小梅与马小明姐弟俩顿时兴奋地产生了爬梯子上楼的激情。

  生态移民、封山禁牧改变了西海固的气候,人们再也看不见过去光秃秃的山丘了。

  马富贵老人站在峁尖上俯瞰着山谷内逐渐淡去的晨雾,他发现干涸多年的沟底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股溪流。

  农业合作社让劳动力得到了合理分配。地膜玉米成为了西海固旱涝保收的主打作物。

  自1996年9月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开始,远隔千山万水的闽宁两省区结下了不解之缘,一个个闽宁合作项目促进了西海固的经济发展。其中的融侨丰霖(宁夏)肉牛生态产业园与固原市29家养殖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,将大力推广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方式,带动了大量当地养殖户增产增收。

  西吉县震湖乡立眉村支书郭瑞军得知开进村的一辆辆推土机和铲车,是来无偿帮助村民把山坡地改造成高效梯田的,高兴地跳了起来。

  截至2022年11月底,宁夏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70万亩,超过全宁夏耕地面积的一半。2023年宁夏全区计划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93.7万亩,重点将依然向西海固地区倾斜。

  六盘山西麓,有一面叫作伏羲崖的褐色石崖,距地面50米的崖面上,有眼石窟,石窟内供奉着神话中人类的祖先伏羲。传说,伏羲先祖曾居住在这里教会了当地人耕耘稼穑。又迎来了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季,农民户户相帮,把收割的小麦、大麦运到伏羲崖下的打麦场上,喜气洋洋地打碾着。

  晾晒粮食时也会晾晒一下心情。晾晒粮食的人,三三两两坐在一起,难免要家长里短地聊一聊发生在各自生活中的喜事和趣事。

  关于作者:牛红旗,本名牛宏岐,上世纪60年代生于宁夏固原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,宁夏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,固原市摄影家协会主席。2011届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访问学者,21届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结业。作品荣获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第二名,作品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、入选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双年展。出版有诗集《地面》,摄影散文诗歌集《失守的城堡》,长篇非虚构《七沟十八弯》,摄影集《疼水·我的西海固》,以及摄影集《凉山策》等著作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